close

整個中古世紀的歷史,我們不得不先來講一下宗教,先講天主教的沿革,因為這宗教影響整個歐洲的歷史。

1.JPG

天主教又譯羅馬公教

天主教是建基於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上,前身是猶太教,故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耶穌基督的行實則記載於新約聖經的四部福音。耶穌最初僅在猶太人中宣講天國的福音,教導世人敬天愛人,走真理道路而進入永生。耶穌升天後,他所揀選的以伯鐸為首的使徒,立刻展開傳教工作,從猶太到小亞細亞,傳到當時的羅馬帝國各地,並在各地建立教會,而使福音傳佈到普世人類。  由於基督徒的一神信仰,和宣揚的平等、博愛,為當時的統治者羅馬帝國(奴隸制)所不容屢遭種種迫害,無數殉道者以鮮血和生命,為基督信仰作證。

五世紀古羅馬東、西分裂以後,東羅馬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的東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羅馬的教廷,則成為了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的正宗,是為「羅馬天主教會」這名稱的源由
羅馬天主教是源自於耶穌基督的正式建立。他們的論據來自瑪竇福音第十六章18節,耶穌對聖伯多祿說的這句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因而他們相信聖伯多祿是羅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襲至現在。而伯多祿的繼承人們,就是被稱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領袖。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範圍曾經被稱為教宗國,直到現在,教宗仍然是梵蒂崗的元首。

92.JPG

那麼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為何改信天主教?據說他是在一次征服中看到了空中火焰十字架的神蹟後,才戰勝,此後就頒佈「米蘭詔書」,宣佈基督教為國教,迫害才告終止。由於羅馬帝國在當時的領土尚有一定的統治能力,因此整個歐洲,西從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波蘭、義大利、至西亞土耳其等地及埃及 耶路撒冷等都有天主教的痕跡。

那為什麼又有東正教呢東正教乃於 1054 年,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脫離羅馬教宗成立的。其信仰的教義、禮儀內容、聖事等皆保存原貌,與天主教一樣
 

為什麼教宗是在羅馬?應該說君士坦丁宣佈基督教合法後,當時以教會的組織發展配合國策上,羅馬仍是羅馬帝國的首都,所以教宗當然由首都產生,只是後來日耳曼蠻族入侵後,君士坦丁重新定都拜占庭後,教宗才沒落的。

104.JPG

遊戲中真的有個  教宗國---
在基督教的早期,教會處於非法狀態,直至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時期方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此後,由於羅馬皇帝和貴族的捐贈,基督教會的財產得以飛速增長。君士坦丁大帝將拉特蘭宮贈給教會,這成為教會最早收到的一筆重大捐贈。除了房產之外,在義大利本土及羅馬帝國各行省,捐贈給教會的地產和財富也不斷增加。不過,教會是作為私人領主佔有這些土地的,並不擁有這些贈土的主權。
公元5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遭到蠻族的不斷入侵,於476年被東哥德人滅亡。西羅馬滅亡後,其原有領土陷入無主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的基督教會組織起來,在羅馬主教的治理下,逐漸成為義大利中部地區事實上的世俗統治者。
公元6世紀後,教宗國的雛形開始出現,但是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拜占廷帝國對義大利展開了一系列征服活動,破壞了教宗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倫巴底人將拜占廷勢力逐出義大利。雖然此時的羅馬主教(教宗)在名義上還要臣服於拜占廷皇帝,但是羅馬教會的相對獨立使得羅馬主教有資本與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廷皇帝相抗衡,羅馬主教格歷高里二世甚至開除了拜占廷皇帝利奧三世的教籍。
公元7世紀,隨著拜占廷帝國的衰落,羅馬教會作為義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對拜占廷勢力所不及的羅馬城周圍地區展開統治,並利用軍事、外交手段(甚至包括賄賂)來抵抗倫巴底人的進攻。在羅馬教會的努力下,倫巴底人停止南下,轉而集中攻打亞平寧半島北部以拉文納城為核心的拜占廷總督轄區。728年,倫巴底國王路易特普蘭德將拉丁地區的一些鄉村和城鎮捐獻給羅馬主教,這些土地(被稱為「Patrimonium Petri」,即「聖彼得的遺產」)成為教宗國的立國基石。

111.JPG

 

法蘭西遊戲中史實中最強王國
西元前十世紀起,法國是塞爾特人聚居地(Celtes),古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西元前二世紀, 羅馬人二度侵入,
西元前51年凱薩大帝佔領全高盧,西元四世紀,羅馬教皇承認基督教高盧成主教區,
西元四世紀蠻族南侵羅馬帝國其中一支為法蘭克人擊敗羅馬的高盧總督取得統治, 建立法蘭克王國,由克絡維掌權,
克氏死後,國七分給 4個兒子,8世紀初國土四分五裂,西元751年丕平Pepin即位為卡洛林王朝的第一位國王,
西元800年查理曼擴大國土至昔日羅馬帝國下的全西歐,查理曼大帝死後,至九世紀帝國分裂,
他的孫子禿子查理Charles the bald佔有西部領土,稱西法蘭克王國,此乃今日法國起源,

52.JPG

西元 987年,加洛林家族中斷,卡珮王朝繼起,1337年英王愛德華3世為爭王位渡海征法,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西法蘭克國王存亡之秋聖女貞德奮勇抗英以死喚起法人民族意識,1453終於趕走英軍完成統一。
1562到1594,法國發生30年長的宗教戰爭,路易14專制王權發展至極,長年征戰,又建凡爾賽宮國庫耗竭,
至路易16國家已臨崩潰,終於釀成1789年法國大革命,而廢封建
101.jpg  
克洛維一世在其妻子的勸說下,放棄了日耳曼人所信奉的阿里烏教派,轉而皈依基督教
這一行動在法國和西歐歷史上產生了極重要影響,也為後來克洛維一世將其統治領土擴張到原羅馬帝國高盧地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n)是自公元751年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王朝。卡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溫家族,正式坐上法蘭克王國的王位。
在王朝其後的鼎盛時期,卡洛林家族在名義上復辟了羅馬帝國,也即是開創了後世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
這使卡洛林王朝成為最為後人所記得的法蘭克王朝之一。
羅馬帝國的邊境出現了外族人即倫巴底人(是日爾曼人的一支,起源於斯堪的納維亞,今瑞典南部。)的入侵,
當時羅馬教會的教宗就想出了一個彼此互利的點子

104.JPG

就是請丕平與羅馬帝國的軍隊一同出兵攻打倫巴底人,若打勝仗則羅馬教宗就會公開為丕平王進行加冕儀式,立他作王。
沒想到丕平竟然打勝仗了,並且把所佔領的倫巴底人的領土的一部份送給了羅馬教宗,當作是一份大禮
此後,大家變認知只要有教宗的加冕就如同獲得法律上的政權承認

所以整個遊戲的背景就是在這種歷史包袱下演變而來,隨羅馬帝國崩潰,各行省自己獨立管理,只要被教宗加冕,就能成為某某國的某某王


這王朝在丕平的兒子查理曼大帝統治下達至顛峰。
教宗良三世(Leon III)在800年加冕查理曼為羅馬人的皇帝以表揚其功勣及對羅馬教廷的擁護。
查理曼大帝.jpg  
但他的兒子路易一世死後,路易的三位兒子在凡爾登條約(Traite de Verdun)裡將查理曼的領土三分為東中西三部。
羅馬皇帝封號自此不再在西部通行,而西部亦漸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102.JPG  
加洛林王朝分裂後無力抵抗維京族的入侵,當時的國王糊塗查理被逼將塞納河下游兩岸大片土地割與維京人,形成諾曼第(Normandie)公國。
在斷斷續續的權力爭奪中,加洛林王朝亦瓦解
法蘭西公爵及巴黎伯爵雨格·卡佩 (Hughes Capet)在987年建立了卡佩王朝 (Capetiens)。
它與其旁支瓦盧瓦王朝(Valois)和波旁王朝(Bourbon) 將統治法國超過800年之久。

911年割與維京人的諾曼底公國,成為了後來征服者威廉入侵英國的根據地。
1066年,威廉成功奪得英格蘭的王位,是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
威廉仍保留諾曼底公爵的稱號和封地,並將其傳給以後的歷代英格蘭國王,埋下了日後英法兩國衝突的導火線

 

英格蘭:(和法蘭西密不可分)
西元前55年,時任羅馬高盧總督的凱薩,帶領數萬軍隊、對不列顛群島發動了兩次武力侵略,
無功而返。西元43年,羅馬第三任皇帝克勞狄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地區,進行軍事統治和軍事移民。
西元12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不列顛北部建立了100多公里的城牆以防衛北方蠻族,
即知名的「哈德良長城」。
之後隨著羅馬帝國勢力衰退,最後一批羅馬軍隊於西元407年撤離不列顛,結束統治
在羅馬人把軍隊從英格蘭調離後,附近的其他民族趁機攻來。
不列顛居民因早已習於羅馬人的統治和保護而抵擋不住。
一支來自歐洲大陸的日耳曼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後征服了不列顛,建立了許多國家。
此後,英國才被稱為「英格蘭」(意即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

51.JPG

英格蘭王國並沒有正確的成立日期
英格蘭王國可以追朔到七國時代,這七個小國家分別是肯特、東盎格利亞、諾森布里亞、麥西亞、埃塞克斯、蘇塞克斯、與韋塞克斯。
公元10世紀末期,丹麥的維京人開始入侵英格蘭王國。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時,懺悔王愛德華駕崩,他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王位由他的王后的兄弟哈羅德二世繼承。
而懺悔王愛德華的表弟諾曼第公爵威廉立即宣稱自己擁有王位繼承權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當中,來自諾曼地的「征服者威廉」打敗了英王哈羅德二世,建立諾曼王朝。
威廉一世下令編輯末日審判書,相當於現在人口、財產普查以便日後管理英格蘭。
威廉並沒有計劃將王國與諾曼第公國合併一起。不過身為諾曼第公爵,威廉仍然缺乏對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
獨立的英格蘭王國可以讓他的統治不受到干擾,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為英格蘭國王
英格蘭王國與諾曼第公國在1204年仍然保持著共主邦聯的模式。
征服者威廉的第四代孫英格蘭王約翰失去掉整個諾曼第公國在法國的廣大領地,公國領土只剩下海峽群島,
而廣大的法國領地則由法王腓力二世兼并。
約翰仍然保有亞奎丹公爵的封號以及領地。
他的孫子愛德華一世在1282年擊敗了威爾斯末代王子盧埃林,但是仍然未征服威爾斯。
他在1301年將威爾斯親王的封號賜給了他的長子愛德華二世,從此以後,威爾斯親王成為英國皇太子的封號
愛德華三世為了爭奪法國王位的繼承權,而引發了百年戰爭,這場戰爭從1337年至1453年,
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是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下加萊市,法國收復其它所有領土。

金雀花王朝,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安茹伯爵是宣誓效忠於法蘭西國王的一個封建領主 據說在帽子上插以金雀花
十字軍東征時期,安茹伯爵富爾克與梅利桑德共治,成為耶路撒冷國王。
富爾克的長子鮑德溫繼承了王位,而若弗魯瓦繼承了安茹。
1135-1153 金雀花王朝內戰
1154年,史蒂芬去世,亨利繼位,是為英王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改革了英格蘭司法體系,廢去不合時宜的審判方法,採用習慣法並首創陪審團制度
103.JPG  
1295年愛德華一世召開議會,確立了包含貴族、騎士和教士的議會制度。
所以遊戲中英國的騎士發展算慢的

 

神聖羅馬帝國 (也是法蘭西分出來的)

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封建帝國。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軍事將領凱撒奪取了政權。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期
前1世紀,就有凱爾特人在萊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羅馬人稱為高盧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國、比利時、
義大利一帶,被稱為高盧。
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蘇之後、羅馬共和國後來的國家元首凱撒率軍征服高盧,
使之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   3世紀後,羅馬帝國勢力開始衰退。
前5世紀,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居住著另外一些部落,他們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
後來,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闊地區,這一地區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
西元395年東西羅馬分裂,羅馬就已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梅蒂奧拉努(今米蘭),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但耐人尋味的是,東、西羅馬帝國彼此並非敵對關係,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聲共氣。
此後100年間,羅馬城多次被外族攻佔和血洗,西羅馬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一落千丈。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解體,末任羅馬皇帝自己發出退位詔,宣布西羅馬帝國不復存在,
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
。東羅馬帝國卻得以保留,即後來的「拜占庭帝國」。
53.JPG

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個兒子訂立凡爾登條約,分全國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長孫洛塔爾(795年—855年)承襲皇帝稱號,並領有自萊茵河下游以南、經羅納河流域,至義大利中部地區的疆域,稱為中法蘭克王國。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稱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萊茵河以東地區,稱為東法蘭克王國。另一個弟弟禿頭查理則領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區,稱為西法蘭克王國
基本上在差不多時候的9世紀早期,於5世紀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的日耳曼人盎格魯、薩克遜等部落的後裔也在不列顛島上形成統一的英格蘭王國。

962年,東法蘭克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宗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到973年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

1157年,這一帝國得到了「神聖帝國」的稱號。1254年,帝國第一次開始使用頭銜「神聖羅馬帝國」,此後作為官方名稱沿用直至1806年。
神聖羅馬帝國到了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皇帝因為皆為家族少量勢力以政治手段和聯姻取得王位和帝位,因此缺乏強大的王室領地,來作為稅收來源和王權擴張的基礎,對於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成員收取的只有定額軍事徵收歲。帝國的原始設計是依靠教會提供權威和支援來成立,但隨著皇帝和教會這個最大合夥人決裂、鬥爭,使得皇帝的實力和權威一口氣被掏空,權力逐漸衰弱。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這樣評價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歷史上未有過正統的根源與名號,與前羅馬帝國幾乎無任何關係。(可憐,真是莫名其妙 )

米蘭公國 (商業大國)
西元前222年羅馬共和國佔領該地。米蘭後來逐漸成為羅馬帝國的商業貿易大城。293年,當盎博羅削在米蘭擔任主教,而狄奧多西一世繼任為羅馬皇帝時,米蘭曾短時間成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當時米蘭是歐洲第二大城市,居民約30萬人。西元3世紀時,米蘭被羅馬皇帝正式劃入領土之下,是當時西方文明的重要地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在313年於米蘭頒發米蘭敕令,宣佈羅馬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亦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米蘭因此成為基督教的推廣中心
57.JPG

西元774年,查理曼大帝曾短暫征服米蘭。直到西元962年,米蘭才又回到義大利人的手上。米蘭於11世紀時重新受到矚目,成為其他義大利城市的領導者,而且從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了獨立地位。
當時米蘭曾經試圖統一義大利北部,但是並沒有成功。米蘭於15世紀遭到法國佔領,然後於16世紀初被西班牙所統治

倫巴底的名稱是起源於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大約公元570年興起的倫巴底人。
倫巴底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之一,大區的GDP經統計價值大約4000億歐元倫巴底是歐洲三個最富有地區之一,人均GDP高於義大利其它地區百分之三十。

倫巴底.JPG  


西西里王國 (羅馬帝國餘威)

是一個在1130年至1861年曾存在於現義大利的國家,創立者為西西里的羅傑二世。西西里王國領土不僅只包含西西里島,包括整個南義大利
隨著阿普利亞公爵威廉二世在1127年過逝,公爵領和伯爵領間的團結受到動搖,羅傑開始了他邁向王位的步途,相信古代的巴勒摩是由國王統治,他向對立教宗安那克勒圖二世提供支持並在1130年聖誕節被正式加冕為西西里國王
從被加冕後,到1140年訂立阿里亞諾法條為止的十年間,羅傑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擊退一個接一個的入侵者和平定諸侯的叛亂

56.JPG

腓特烈在他祖父羅傑的阿里亞諾法條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並在1231年頒布麥爾菲憲法,一套對那個時代而言極為傑出的法律並在往後很久起到啟示作用,此套法律使西西里王國成為君主專政王朝,是歐洲第一個由封建制度轉為中央集權的國家。

 

威尼斯公國(海上貿易王)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歴史文獻記載。數名歷史學家引用可靠證據指出:早期人口為羅馬城市的難民,他們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擊,便從帕多瓦、阿奎萊亞而來
羅馬帝國的防線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紀初期時所撕裂,而在50年後,阿提拉領導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羅馬帝國。而最後與最持久的侵略則是倫巴底人在568年所造成的。

55.JPG

使得威尼斯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人們開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馬拉莫科與托切洛的港口。
在828年,這個新城市的威望因為聖馬爾谷的遺物從亞歷山卓被帶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這個地區持續發展,當拜占庭的勢力消退之後,威尼斯對抗東方的本質漸漸浮現出來,最後導致威尼斯朝向自治與獨立的發展

9-12世紀期間,威尼斯發展為城邦(義大利的海洋帝國或海洋共和國;其餘三個為熱那亞、比薩及阿馬爾菲)。位於亞德裡亞海頂端的策略性地位讓威尼斯的海軍與商業力量幾乎是牢不可破。這座城市變成西歐與其他地區(尤其是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國家)之間一個繁榮的貿易中心。
威尼斯.JPG  
威尼斯政權的基礎奠基於12世紀︰威尼斯兵工廠建造於1104年;威尼斯在1178年從維羅納奪得布倫納羅山口(Brenner pass)的控制權,開啟了運輸銀前往德國的路線。
威尼斯共和國在1200年以前佔據了亞得裡亞海的東岸,大部分是商業上的考量,因為海盜造成貿易上的威脅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威尼斯變成拉丁帝國的一部分,由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在1204年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來管轄。
13世紀末時威尼斯已經變成全歐洲最繁榮的都市。在勢力與財富最顛峰的時期,威尼斯擁有36,000名水手來駕駛3,300艘船,並且主宰了中古時代的商業活動

 

西班牙公國(沒想到會變殖民大帝國)
公元前九世紀左右腓尼基人、古希臘人、迦太基人以及凱爾特人開始進入伊比利半島。隨後到了公元前218年,羅馬人開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

羅馬人的入侵對現代西班牙的語言、宗教和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四世紀,日耳曼部落入侵。

到五世紀,西班牙被西哥德人征服,隨後在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北非人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開始了驅逐入侵者的戰爭(收復失地運動)。這場戰爭持續到1492年。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統一。

54.JPG

16世紀,西班牙通過在美洲獲得的巨大財富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土著居民進行了種族滅絕式的屠殺,然而由此引發的持續反抗鬥爭最終使得西班牙的國力衰退下來。

葡萄牙公國(不靠教宗加冕立國)
公元前140年前後,羅馬人征服了葡萄牙,並一直統治到公元5世紀日耳曼部落入侵。711年穆斯林入侵,僅葡萄牙北部還在天主教的手裡。
11世紀末,基督教國家卡斯蒂利亞王國收復了今葡 萄牙北部的一片土地,其國王阿方索六世便把這片土地封給女婿勃艮第的亨利,是為葡萄牙伯爵。

65.JPG

1112年,亨利去世,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便打算獨立,以擺脫和卡斯蒂利亞等基督教國家的臣屬關係。於是,阿方索開始與北方基督教國家及南部穆斯林國家進行作戰,並在1139年取得獨立,阿方索更自封為葡萄牙國王。自此,葡萄牙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1179年該地區成為葡萄牙王國,並隨著重新取得穆斯林所佔據的部分而擴張起來。

 

匈牙利(匈奴也歸信天主教)

中國古稱其為馬扎兒,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
匈牙利國家的形成起源於東方遊牧民族──馬扎兒人遊牧部落,公元9世紀時他們從烏拉山西麓和伏爾加河灣一帶向西遷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來公元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萬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並獲天主教教宗加冕成為匈牙利第一位國王
羅馬帝國滅亡後,各民族陸續遷移到這裡。首先到來的是匈奴人,在阿提拉的領導下,他們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匈牙利這個名字可能來源於此

67.JPG

其間在1241年到1242年第二次蒙古西征拔都(金帳汗國創始人)的攻擊下,匈牙利曾經遭到嚴重破壞。
馬札兒王室向來被認為源自突厥人的貴族,最早提及馬札兒人源自突厥,是一位公元9世紀東羅馬帝國的史家君士坦丁·波菲羅吉里特斯,他說有一個突厥部落卡巴爾進入中歐

 

波蘭王國(唯一被北十字軍爭戰的國家)
早在6~10世紀中葉,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開始逐步解體,封建土地所有制隨之產生。10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了其它部落。皮亞斯特王朝的大公梅什科一世(約960年至992年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國家。

公元966年,波蘭接受基督教1025年,博萊斯瓦夫一世(992年至1025年在位)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

66.JPG

1410年,波蘭-立陶宛領導的由波蘭人、立陶宛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捷克-摩拉維亞人、瓦拉幾亞人、韃靼人、馬扎爾人等組成的聯軍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了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全殲了由德意志人、法蘭西人、瑞士人等組成的騎士團2.7萬人,阻止了條頓騎士團的東侵。該戰役鞏固了波蘭-立陶宛大國的地位,戰役的勝利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波羅的海民族團結戰鬥的象徵

波蘭.JPG  

 

蘇格蘭(人口密度最小的大島國)

(英文:Scotland)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王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工業而聞名。
歷史上,蘇格蘭的文字記載大多源自古羅馬佔據大不列顛島時期的紀錄。當時,英格蘭和威爾斯是羅馬帝國的一省份,稱為不列顛尼亞(Britannia)

58.JPG

公元5世紀,愛爾蘭北部的蓋爾人(凱爾特人的一支)移居蘇格蘭,曾在阿蓋爾郡和比特郡地區建立達爾里阿達王國。此後向東擴張到阿瑟爾森林和厄恩河谷,向北擴張到埃爾金地區。843年達爾里阿達國王麥卡爾平兼任皮克特王國的國王,建立阿爾巴(Alba)王國,王號為肯尼思一世(King Kenneth I MacAlpin)。此後,蘇格蘭王國歷經鄧凱爾德王朝、坎莫爾王朝、巴里奧爾王朝、英格蘭佔領、布魯斯王朝以及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至1707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併成為聯合王國後不復存在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結合,起始於1603年,當時原本的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繼位成為英格蘭王,世稱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James I of England),並且將原本屬於他名下的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合併成為共主邦聯

現今英國的正式國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UK)。對於英國人來說,“聯合”的意義非常重大,正是因為300年前蘇格蘭跟英格蘭的合併,才使這個歐洲島國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但現在“聯合王國”出現“分裂”的趨勢也不奇怪,因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在歷史上本來就是兩個國家,不僅分屬不同的民族,而且歷史上還曾是“生死冤家”。蘇格蘭人的獨立意識可謂“源遠流長”。
1603年。 當時英倫半島正因為新教與天主教教廷決裂。 接受新教信仰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因為怕繼承人的問題引起宮廷鬥爭,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丈夫,終身未嫁。 臨死前她將王位傳給年幼的詹姆斯
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處於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下:蘇格蘭的貴族長老議會與英格蘭國會為了彼此的政治優越衝突不斷,都試圖支配對方並改變對方之政體國體,而愛爾蘭對羅馬天主教庭的高度虔誠也使其與英格蘭主流的國教會、新教思想水火不容。 這些內部矛盾在詹姆斯一世之子查理任內以血腥的內戰(清教徒革命)作了最糟糕的結清。


 

這邊要插播一個名人

 

亨利八世(英語:Henry VIII,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爲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反目,推行宗教改革,並通過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將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己成為英格蘭最高宗教領袖,並解散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權力因此達到頂峰他在位期間,把威爾斯併入英格蘭。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爲新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而有兩個妻子是被其下令斬首。

享利 八世.JPG

1541年英王亨利八世將愛爾蘭升格為王國,並同時成為愛爾蘭國王。自此,英格蘭政府逐漸擴大對愛爾蘭的控制。經過不斷的流血衝突,1603年,當九年戰爭結束之後,英格蘭首次完全控制了愛爾蘭。
17世紀時,這些新教徒移民與北愛爾蘭本地的天主教徒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最終以新教徒的勝利而告終
1801年,愛爾蘭被併入英國。(遊戲中愛爾蘭尚屬於無政府狀態)

結論:不列顛群島的故事,就是一開始有四個國家,左邊那大島是愛爾蘭,右上是蘇格蘭,右下是英格蘭,英格蘭的左邊有個小小島是威爾斯。四國裡面英格蘭最強,英格蘭的享利八世把左邊那塊愛爾蘭升格成一個王國(本來是散落的村、城邦)英格蘭就對愛爾蘭殖民,可是愛爾蘭人喜歡古羅馬帝國時代推的天主教,而原本信天主教的享利八世為了多取女生違反教規,只好弄了個英國新教來脫離天主教皇的管治,從此埋下宗教戰爭、殖民戰爭的導火線,而右上的蘇格蘭本來就不是對手,因為靠近北極圈,整個面積那麼大也才500萬人,根英格蘭的5000萬人無法比,另外小小的威爾斯更不用說了,只有被合併的命

 

丹麥(童話王國)
丹麥在公元9到11世紀逐漸形成統一的王國 。 11世紀開始逐漸向外擴張,並征服了英格蘭和挪威
 1397年的卡爾馬聯盟將包括了今天的瑞典 、挪威、 芬蘭 、 冰島 、 格陵蘭以及法羅群島在內的所有疆土都置於丹麥君主的統治之下。

64.JPG

丹麥是童話大師安徒生的祖國,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銅像在1913年塑成之後,就成了丹麥的象徵。
整潔、細緻、優美是大部分遊客對丹麥的第一印象。市區的廣場上噴泉、雕像、鮮豔繽紛的花朵與四處翱翔的白鴿,讓這個國家散發著祥和氣氛。

丹麥.JPG  丹麥國土


俄羅斯公國(接受拜占庭東正教的民族)

遊戲中的俄羅斯公國並不是從基輔或莫斯科發展,當年那兩城還在無政府中。
俄羅斯最早期的政權是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是一個由862年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他們接納了東正教。

60.JPG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之後不久,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亦就此成立。在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但期間亦有較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納粹德國後,發展成為冷戰中的超級大國,到了1980年代晚期,蘇聯進行了多項激進的改革。蘇聯最終於1991年解體。

俄羅斯.JPG  

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的發源地)

東羅馬帝國或寫作拜占廷帝國是古代和中世紀 歐洲 歷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
東羅馬帝國本為羅馬帝國的東半部,以拉丁語和拉丁文化為基礎,但與西羅馬帝國分裂後,逐漸發展為以希臘文化、 希臘語和東正教為立國基礎,不同於古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新國家。
儘管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其皇帝和臣民卻將自己視為羅馬人 。 在從330年到1453年這11個世紀的時間裡,“拜占廷帝國”從來沒有成為過這個國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稱,其臣民也從來不曾將自己稱為“拜占廷人”,或將首都新羅馬稱為“拜占廷”。

羅馬帝國發生“ 公元三世紀大危機 ”之後,帝國的社會經濟正在全面崩潰。 城市破敗,商業凋敝,農村赤貧化,土地荒蕪,人口銳減,這些現像在以奴隸制度為經濟基礎的帝國西部尤甚。 整個帝國的政治劇烈動盪,將軍自立為帝,軍閥混戰,內亂不斷,各階層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世紀後期, 羅馬皇帝 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制 ,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亞平寧半島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各設一個副皇帝輔佐他們。 這種做法一直維持到4世紀 。 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
君士坦丁.JPG  
禍不單行的是,幾場猛烈的瘟疫也襲擊了東羅馬的領土。 542年春天的大瘟疫給帝國造成了第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瘟疫起自尼羅河沼地,毀滅了帝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逾半數居民死亡。 按照東羅馬史官的記載,當時甚至找不到足夠的人手埋葬死人:“……成堆的屍體被丟進埋屍坑,公主與太監埋在一起,教士與妓女埋在一起,衛兵與乞丐埋在一起。公用墓地很快被填滿,於是皇帝下令掀開加拉塔城牆上所有塔樓的屋頂,從上面把屍體扔進去,裝滿一個就封一個頂。不久,所有的塔樓也被屍體塞滿了,於是死者被葬於海中。有些屍體已經腐爛得與席子粘在了一起,金角灣上浮著一層黃褐色的膿水。海船穿梭的速度趕不上市民倒斃的速度,海葬也來不及了

59.JPG

542年秋天,瘟疫消失了,然而在此後70年裡又多次捲土重來,毀掉了東羅馬帝國的賦稅和兵員來源,使東羅馬帝國的貨幣處於崩潰的邊緣,而領土的喪失也很快導致了君士坦丁堡糧食供應的減少。 公元618年,向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羅馬公民”分發麵包的政策終止了。 此時原東羅馬帝國四分之三的領土已經喪失掉了
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東羅馬帝國在9世紀末期、 10世紀和11世紀初達到了頂峰。 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裡,東羅馬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製海權,佔領了亞平寧半島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

1014年 , 巴西爾二世 (綽號為“保加利亞人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 。 同時東羅馬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基輔羅斯 ,為東羅馬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阿歷克塞一世又被稱為“篡權者”。 阿歷克塞一世引入封建國家的封侯制度 ,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 由於塞爾柱突厥人的威脅依然強大,因此阿歷克塞請求羅馬教皇號召西方各國出兵援助東羅馬,使其免受異教徒侵擾。 這個請求立即得到了教皇 烏爾班二世的回應。 1096年出現了第一次十字軍運動,大批騎士和平民離開西歐,向近東進軍

君士坦丁11世.JPG  
兩位對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
君士坦丁(286?-337)
        312  年信仰基督教
        313  年頒布米蘭敕令
        330  年起將拜占庭(建於西元前656,由Byzas所建)
                改建為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483-565)
        建立皇帝絕對權威(凱薩教皇主義)
        建立復興統一的基督教帝國



回教國家下一篇介紹。

  2.JPG                                                                                                            

 

引用網路史料
http://www.agogo.com.tw/travel/info/franch1.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9C%8B%E6%AD%B7%E5%8F%B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6%A0%BC%E8%98%AD%E6%AD%B7%E5%8F%B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9%9B%80%E8%8A%B1%E7%8E%8B%E6%9C%9D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6%A0%BC%E5%85%B0%E7%8E%8B%E5%9B%BD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6%A0%BC%E5%85%B0%E5%9B%BD%E7%8E%8B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8%81%96%E7%BE%85%E9%A6%AC%E5%B8%9D%E5%9C%8B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1%B3%E8%98%AD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7%8F%AD%E7%89%9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A1%E8%90%84%E7%89%9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4%B8%BB%E6%95%9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5%99%E5%AE%97%E5%9C%8B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8%98%AD%E6%AD%B7%E5%8F%B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A3%E6%AE%BF%E9%AA%91%E5%A3%AB%E5%9B%A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88%E7%89%99%E5%88%A9
http://www.catholic.org.tw/cirpcu/Article/Art57.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5%B0%BC%E6%96%AF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6%A0%BC%E5%85%B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8%E5%88%A9%E5%85%AB%E4%B8%96


arrow
arrow

    哈哈小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