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潛航 5 Silent Hunter 5:Battle of the Atlantic
- 製作廠商:Subsim Review
- 發行廠商:Ubisoft
- 台灣代理:英特衛
- 官方網站:http://www.silenthunter5.com
英特衛宣布取得由Subsim Review開發的潛艇模擬遊戲《獵殺潛航》系列最新作《獵殺潛航 5:(Silent Hunter 5:Battle of the Atlantic)》在台代理權,預計 2010 年 3 月上市。
《獵殺潛航 5》以電影級的畫質呈現,精準細膩的船隻模型,配合難度適中的遊戲上手度,為玩家帶來真實壯闊的海戰場景。為追求更高的擬真度,遊戲中日夜循環、擬真氣候及完全考據史實的潛艦、船隻和飛機,特別是美軍各式潛艇內裝都維妙維肖,音效方面也忠實呈現二戰潛艦戰魚雷交鋒的懾人聽覺震撼。
潛艇或潛水艇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主要為軍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潛艇、潛水器)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
大型潛艇多為圓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個垂直結構(艦橋),早期稱為「指揮塔」,內有通訊、感應器、潛望鏡和控制設備等。如今的深海潛艇或專業潛艇常已無此設計。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潛艇得到廣泛運用,擔任許多大國海軍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潛艇也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採、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遊觀光、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其研發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主設計和生產。
(和敵船呈90度垂直,一發魚雷就能終結整台船的生命)
潛艇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紀的列昂納多·達文西。據說他曾構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這種能力向來被視為「邪惡的」,所以他沒有畫出設計圖。直至一戰前夕,潛艇仍被當成「非紳士風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員可能被以海盜論處。
16世紀,真實意義的潛艇出現。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著書《發明與設計》描述潛艇。1620年,首艘有文字紀載的「可以潛水的船隻」(submerible vehicles)由荷蘭裔英國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縱·戴博爾(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建成,主要即依據前者的設計,推進力由人力操作的櫓產生。但有人認為那只是「縛在水面船隻下方的一個鈴鐺狀東西」,根本不能算潛艇。
史上第一艘用于軍事的潛艇出現於美國獨立戰爭。美國耶魯大學的大衛·布希奈爾(David Bushnell)建成海龜號(Turtle),內部僅容納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槳。1776年,海龜號企圖攻擊英國皇家海軍老鷹號(HMS Eagle),但失敗了。史上第一艘成功炸沉敵艦的潛艇在美國南北戰爭。何瑞斯·勞昇·漢利(Horace Lawson Hunley)建成漢利號潛艇,乘員八人,手搖柄驅動。其前端外伸一個炸藥包,碰觸敵艦即爆炸。1864年2月17日晚上9時許,它成功炸沉北方聯邦的豪薩托尼克號(USS Housatonic)護衛艦,但自己卻也因爆炸產生的漩渦而沉沒。
(上面這段好像電影飆風戰警有演過)
此前的1863年,法國首先以儲放壓縮空氣的方式取代人力,建成第一艘非人力驅動潛艇「潛水者」。1879年,英國牧師雷文倫德·喬治·加萊德(George Garrett)建成「復活號」,長約15米,中間圓柱形,兩端圓錐形。其航行水面用蒸汽推進,潛水用鍋爐中的剩餘蒸汽,是第一艘熱機驅動的潛艇。
19世紀80年代,潛艇日益進展,各國逐漸認識其重要性。美國、英國、法國、瑞典、義大利、德國和俄國等都熱衷於研發。1878年,英裔美國人約翰·飛利浦·霍蘭投入此項工作。1900年4月,美國政府購買其研製的潛艇霍蘭九號,並編入美國海軍。從此,潛艇正式成為一種海軍艦艇。1898年,法國人馬克西姆·勞伯夫首創以雙殼體結構建成了「一角鯨號」,儲存壓艙水在兩層船殼之間,優點是浮力大增。這後來成為蘇俄潛艇的一種類型
(這船根本是在原船身上硬裝上跑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期間,潛艇的活動範圍從近岸發展到遠洋。英國和德國的潛艇戰略不同。英國主要用以封鎖敵方港口,但受限於技術而並未成功。德國則進行無限制潛艇戰,企圖通商破壞壓制英國海運路線再逼之談和。但英國不斷改善護航措施,以及美國驅逐艦大量加入護航,德國潛艇於戰爭後期即很難得手,承受嚴重損失而失敗。
1850年,德國開始建造潛艇,由其發明家威爾亨·鮑爾(Wilhelm Bauer)主持(1822年12月23日生,1875年6月20日卒)。1890年,諾登非厄特設計W1與W2潛艇。1904年,基爾的克魯勃造船廠建成並售予俄羅斯。1905年,德國建成自己的「卡普」("Karp")號,此乃是U-1級潛艇。它是雙殼體結構,動力為科庭式煤油引擎,僅有一具魚雷發射管。下一艘為U-2級,體積已大了一半,發射管兩具。1912年、1913年間,柴油引擎開始裝在U-19級。一戰開打時,德國共有潛艇13級48艘,當中29艘服役,其餘建造中。
1914年9月,德國潛艇伏擊英國補給艦隊於航往奧斯滕德港途中。1914年9月22日,著名的奧托·魏迪根(Otto Weddigen)艦長指揮一艘U-9在一小時內,以僅有的六枚魚雷擊沉三艘克雷西級裝甲巡洋艦(排水量在12000噸左右)——克雷西號(HMS Cressy)、阿布基爾號(HMS Aboukir)和霍格號(HMS Hogue)。英國損失戰艦達36000噸,水兵1459人。23天後,他再擊沉愛德加級(Edgar-class)巡洋艦老鷹號(HMS Hawke),排水量7770噸。
一戰的四年間,德國U型潛艇共擊沉協約國船艦數百萬噸,戰績十分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德國建置水面艦艇和潛艇,德國因此與國外廠商合作、暗中發展。配合其一戰既有經驗,德國潛艇部隊在二戰期間乃發展到全球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相對而言,德國水面戰艦在二戰開戰前幾年才加快整備,其質量雖高,但整體實力遠不如英國皇家海軍。德國因此在俾斯麥級戰艦建成之後,因為資源分配的考量而取消建造一些大型水面戰艦(如齊柏林號航空母艦,H級戰艦等),再加上水面艦隊的戰績長期遜於潛艇,便轉向可以建造時間短、佔用資源少的潛艇。二戰結束前,德國共建成1150多艘潛艇。
二戰期間,德國以潛艇切斷盟軍的遠洋補給,主要目標是英國的大西洋補給線。它供應英國本土食物、工業品,和美國來的資源和武器,攸關著英國生死。然而,德國雖然創新了潛艇科技和戰術,但隨著戰事發展和美國介入,其在戰爭中後期卻已力不從心。德國海軍運用新式無線電機、恩尼格瑪密碼機,和狼群戰術,讓潛艇變成殺傷力空前的武器。U潛艇先部署於某些海域搜尋敵方運輸隊,發現時不立即攻擊,而是通報其他潛艇聚攏,再如同「狼群」一般的圍攻,且基本於夜間進行。通常,運輸隊無法抵擋,尤其規模不很大者。1939年到1943年間,德國U潛艇的狼群戰術空前成功,擊沉眾多敵方運輸船隻,但因為種種原因沒獲得戰略性的成功。1943年春,U潛艇的建造能量達到頂點,但相比於盟軍護航艦隻越來越多、航空部隊投入護航,和偵查搜索科技進步(如雷達和聲納),德國潛艇部隊逐漸日薄西山,最終退出大西洋的通航線。
盟軍開發高頻定向儀並破解恩尼格瑪密碼機,其運輸隊因此能早些察知U潛艇,且在其集結之前先予打擊。加上長程飛機與護航航空母艦大量投入,續航力遠低於反潛機航程的德國潛艇自此受到毀滅性的打擊。1943年3月到7月,德國損失U潛艇超過130艘,單單5月即41艘。同時期,盟軍的損失從3月的75萬噸,減少到7月的18.8萬噸。盟軍因此能夠發起隨後的火炬行動、愛斯基摩行動和諾曼地登陸。
(電影 獵殺U-571 就是演盟軍奪取 德軍潛艇和密碼機的故事)
二戰中,德軍潛艇損失807艘,擊沉盟軍商船與戰鬥艦隻2882艘,共達1440萬噸。重創者有264艘
這些都是遊戲中收錄的歷史戰役
像這種小海彎 相遇潛艇真是逃都逃不掉
這個也是 還開進去屠殺
這個海上大混戰 就考驗駕史能力了
玩家一開始就是德軍潛艇 尤於操控都跟三代一樣 這邊就不多介紹了
來賞船吧...
所謂的HAPPY TIME就是德軍初建潛艇時 盟軍還沒啥反抗能力
被巴假的時期.. 如同開掛一樣神威...
這款非常硬,7300GT跑不上來,換了6670才順
三代都是點功能,五代增加 個人視角,即玩家可以在潛艇裡走來走去
不過... 狹小的空間 我走幾次就暈了 不好受是真的
偷射真是刺激阿...
881~
偷窺果然是件刺激的事....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潛水艇